目前分類:營養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燕麥減重

  總所周知,燕麥減重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也不能盲目的吃,吃燕麥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真正的達到減重的功效。如何吃燕麥減重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呢?不妨試試下面的八中燕麥減重食譜,讓你吃著輕松瘦。


   燕麥減重食譜一:肉末麥片粥

  主輔料:燕麥片150克,豬瘦肉150克,雞蛋一個,青蔥末20克。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食物熱量計算

  食物熱量計算基本公式:

      1千卡=4.182千焦耳 

  食物熱量計算主食篇:

  咖喱飯食物熱量 640卡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物熱量計算基本公式:

食物熱量計算

     1千卡=4.182千焦耳 

  食物熱量計算點心篇:

  花生豆花 一碗 180卡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素缺乏

  我們家平時比較注意孩子的眼保健,可孩子還是患了近視,這是為什麼?跟營養素有什麽關係?

  臨床研究表明,有數十種因素與近視眼形成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

  睡覺時間少的孩子易患近視眼,在兒童生長發育快速期,特別是7—9和12—14歲時,如睡眠時間少,會引起部分孩子發生近視。

  出生時體重低,凡出生體重不足2000克的小兒,主要由於其先天發育不良,後天不良因素導致眼軸發育過長,青春期易患近視。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營養學

  一直以來,營養學家告訴我們低脂食品有助預防乳癌,但在去年冬天,美國女性健康研究所指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同一時期,兩份有關深海魚肝油Omega-3的科研報告同時出爐——美國醫學研究所聲稱Omega-3對於促進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幫助,而哈佛大學的研究卻發現魚肝油有助預防心髒疾箔…

  吃什么?這是人類面臨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在遠古年代,人類沒有“專家建議”的幫助,自主地決定吃哪些食物來生存和發展。到了現在,“專家建議”充斥現代人的生活,我們反而卻不知道究竟該吃些什么了。

  在美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食物”開始漸漸從超級市場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營養”。“雞蛋”、“早餐麥片”和“曲奇餅”等熟悉的食物名稱日益式微,充斥顧客眼球的是“纖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等營養學名詞。這些營養成分變得比食物本身還重要,因為營養學家告訴我們,它們才是真正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營養食品

  很多准媽媽會因為堅果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害怕食用後發胖,而對它望而卻步。其實恰恰是這兩種都是孕婦營養食品,無論對於准媽媽自己的能量補充,還是腹中胎兒的成長都是不可或缺的。

  胎兒吸收的所有營養均來自准媽媽的血液供給,因此務必在懷孕期間保持健康的飲食。吃得好不能只考慮熱量,還要知道自己所吃食物的品質和營養含量。

  吃堅果補什么?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以來,音樂便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考古學家們在古物遺跡中,已發現許多粗糙的打擊樂器,人類藉此創造出音樂來崇拜神、讚美神,並藉此驅除邪靈、撫慰心靈,甚至將之作為治病的工具。

從1993年「莫劄特效應」發表以來,引起科學界濃厚的興趣與廣泛的討論。音樂治療用於臨床醫學上的研究已經相當的多,特別是針對病患的焦慮與疼痛的改善上。目前音樂治療已廣泛地運用在神經複健、精神醫學、兒童教育、老人失智症、及外科手術中疼痛與焦慮的改善。

聖經撒母耳記上16:23也提到,「每當上帝差來邪靈,附在掃羅身上時,大衛就拿起他的豎琴來彈,邪靈立即離開掃羅,掃羅頓時覺得爽快舒適。」

「莫劄特效應」引起科學界近十年來對音樂治療的興趣

這個看似簡單卻蘊含深遠的研究,刊登在1993年在科學界排名前幾名的期刊「Nature自然」上面,並引起科學界廣泛的研究與討論,肯定與批判的文章也不斷出現,為近十年來音樂治療的研究揭開序幕。自此,科學界對音樂治療的興趣與好奇心與日遽增,更多的研究機構投入其研究。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可說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人抒發情感、反映現實的工具,更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貼心良伴。

音樂可以紓解身心的緊張,使人放鬆,恢復幹勁。此外,根據國外的臨床實驗證實,音樂還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誘導睡眠。雖然僅憑音樂不能治癒特定的疾病,但是,併用音樂治療和傳統的/現代的醫學療法,確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莫札特的音樂,似乎對胃腸病很有效」、「貝多芬的音樂,對憂鬱症有幫助」、「長期失眠導致身體不適時,聽巴哈的音樂可以酣然入夢」..。這類的話,是過去曾接觸過音樂的人常談論的事。不過,光聽音樂真的能治病、解除煩惱嗎?恐怕也未必是如此的神奇!

事實上,單獨使用音樂治療法,雖無法達到上述的奇蹟,但若併用傳統/現代療法,確實能有效提升效果。就國外的研究而言,這在精神科、內科、小兒科、外科,都是獲得認可的事實。

不過,藉由音樂消除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身心疲憊,卻十分有可能,進一步還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一般來說,轉換氣氛、恢復精神、化解不安與緊張、集中注意力、紓解壓力、幫助入眠、減緩悲傷、安定情緒、豐富感性、消除身心疲憊等,各種有效利用音樂的方法很多。就基本而,「音樂是享樂的事」──這一點千萬不要忘記。重點是,聽音樂要依自己的興趣,絕不可勉強聽自己不喜歡的曲子,以免招致反效果,反而造成壓力。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閉症的成因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論認為父母親在潛意識抗拒孩子,因而令孩子也對環境和人際關系產生排斥,並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現今已有足夠的研究資料去推翻這個心理成因而去相信自閉症是生理上的問題;雖然我們對自閉症的認識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閉症的方法。

音樂治療是利用音樂去達到治療的目標,包括了重建、維持及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樂治療師針對個人的特殊情況設計专门治療計劃,利用各類音樂活動如歌詠、樂器彈奏、節奏訓練、音樂遊戲、音樂聆聽及即興彈奏等,配合心理學的運用來幫助病人。

對於自閉症人士來說,他們天賦的音樂能力比正常的人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一項研究便發現自閉症兒童的音樂模仿能力比一些有音樂天份的正常兒童還要高,他們有些擁有超凡的音樂感,辨音能力非常高;自閉症兒童一般對音樂有著強烈反應及興趣,適當的音樂活動可以加強他們的參予感,也可在治療或訓練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他們對治療師的認同感;音樂多重感官的特性,可以協助他們加強專注力和記憶力,而這些都是學習的先決條件。一項加拿大的研究顯示,在工作前聆聽音樂可以加強記憶力並且同時提高了不受外在環境幹擾的能力;而另一項有關自閉兒童上音樂課的研究發覺,他們在上普通班的音樂課時所出現的行為問題如重複手部擺動、身體的搖動、及缺乏參予等,比起他們上其它特殊班的時間都要少,這顯示了音樂的特殊吸引力可使他們較為專注,而在這項研究中亦同時發現,他們在聆聽音樂時的表現最為專注,因此,音樂課被認為可優先作為自閉症融合教育的學科。

促進言語及溝通技能

有很多自閉症兒童對言語的理解的能力都不高,因而未能專注於治療師的指示,甚至好象聽不見,但在音樂的環境裏,他們較容易接受唱詠的指示,能模仿唱出歌曲,對歌曲內所教授的概念亦顯得較容易掌握。一項自閉症研究顯示,倘若用旋律配合要教授的對象名稱(當唱出對象名稱時同時展示該對象),效果比傳統的口授式更好而且記憶較持久;經過悉心設計的音樂活動,可以促進非言語的表達能力,對於某些沒有言語能力的自閉兒童,用音樂加上動作配合做模仿練習,可增強他們非言語的表達能力,透過動作和聲音的聯系他們可以了解動作的意思,加強身體語言的運用。一項運用即興演奏與自閉兒童發展溝通模式的研究顯示,這方法名為Creative Music Therapy,由著名音樂治療先驅者 Paul Nordoff 和 Clive Robbins所創,可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非言語的溝通能力如目光接觸和身體語言的表達。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治療一詞近來漸受矚目,除了報章傳媒開始報導外,相關的書籍也紛紛出籠。唱片行內更是陳列著許多音樂治療的CD,宣稱可幫助聆聽者消除壓力、增加自信、或治療疾病(如胃痛、偏頭痛、失眠…等)。然而,音樂治療到底是什麼?是聽音樂治療嗎?還是有更深的涵義呢?

 一、定義

    音樂治療是運用音樂對人生理及心理所可能產生的影響,配合治療技巧,來協助個體達到維持及增進身心健康的目標。在此音樂並不單指聆聽音樂,而是泛指一切與音樂相關的經驗,包含:歌唱、樂器彈奏、肢體律動、音樂創作、及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如繪畫、戲劇、舞蹈、詩詞…等)。而治療則是幫助、處理、照顧之意。運用的技巧包含各種心理學及醫學的方法,如行為治療、完形治療、認知治療、案主中心治療法….等。因此,在音樂治療室內您可能會看到治療師與個案(們)進行這各種音樂活動。而活動中間也會穿插口語的討論、分享,讓個案將音樂經驗與生活經驗作一整合與連結。

 二、治療目標

    音樂治療的目標並非增進治療對象的音樂能力,而是透過各類音樂活動,來增進治療對象肢體感官、心理情緒、人際互動、語言或認知等方面的目標。例如:當個案敲鼓,並不是要接受訓練成為鼓手,而是透過敲鼓增加個案手部肌肉或關節的活動力、或是作為情緒宣洩自我表達的管道。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音樂,或許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給人的撫慰、啟迪和震撼作用。為何它有如此大的影響,許多人一直在探尋這個謎底。如今已經有人將這些作用付諸實踐,為人類的疾病治療事業而服務著。請關注———

一個喪子的父親,一直不願再要孩子。在音樂治療中,他似乎聽見孩子叫爸爸,但是他克制了讓自己不回頭,爬過山頂,他看到了豁然開闊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他遠遠看到父母和妻子,在對面等著他。於是這個一直不願意再要孩子的父親打電話告訴音樂治療師說,他決定再要一個孩子。

  這是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主任高天在接受《東方之子》訪談時講的一個故事。從故事中,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音樂無形中的一種強大力量。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音樂治愈人類疾病和心靈創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是否也會成為一種有效的醫學治療手段而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隨著第一批音樂治療專業的本科生即將畢業,人們對這個新興的事物也變得更為關注了。 

  音樂治療傳入中國

  高天是第一位在中國成立音樂治療專業的人,1997年回國後他在中央音樂學院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專門的音樂治療研究機構———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並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音樂治療的作用

音樂活動如樂器合奏、合唱、音樂遊戲、舞蹈等,對人的生理、心理和所處的社會都會產生作用。 

1、音樂治療的生理作用 

音樂可以引起各種生理反應,如改變呼吸的快慢、心跳的快慢、血壓的高低、皮膚溫度的高低、皮膚電阻值的升降、肌肉電位的升降、血液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升降等等,從而明顯地促進人體的內部機能穩定,減少緊張焦慮情緒,促進恢複平靜。生理和心理上長期的緊張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如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心髒病、高血壓;腸胃系統疾病,如胃潰瘍、十二直腸潰瘍等;另外還有癌症、神經性皮炎、偏頭痛等疾病。因此,音樂治療可以對上述疾病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由於大腦皮層上的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的位置相鄰,而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的興奮可以有效地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提高大腦的興奮程度,通過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促進人體分泌有利於健康的激素或神經介質,達到調節血液循環、加強人體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疼痛,清除疲勞,對抗抑鬱、焦慮的功效。大量的臨床實驗報道,在手術過程中使用音樂可以使麻醉藥的計量減少一半,在術後的恢複期可以大大減少甚至不用鎮痛藥,從而減少麻醉藥或鎮痛藥的有害作用。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治療的效應則在於它的音頻、力度、音色和音程等音樂成分和樂思對人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如快速的音頻振動具有強烈的神經興奮或緊張的作用,而緩慢的音頻振動則具有松弛神經與肌肉的作用;洪亮與高昂的力度給人以鼓舞前進,強壯有力的感覺,而柔和的力度則使人感到親切友好和溫馨;花腔女高音的旋律使人感到絢麗多彩,而女低音的旋律則使人感到深沉寬廣;大三和弦明亮輝煌,而小三弦柔和動人;搖籃曲的輕慢節奏給人以平靜和安祥的感覺,而進行曲明快堅定的節奏使人精神振奮等等。音樂作為感覺刺激物所引起的反應,既是生理反應,也是心理反應,所以,音樂治療的作用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 

  在生理作用方面:觀察和實驗表明,音樂節奏與人體內部的緊張與松弛,運動與靜止等生理節奏之間存在著相似性,如音樂的節奏可以刺激肌肉的活動而產生人體行為的節奏。音樂節奏具有內驅力的作用,它不需要通過語言而使人產生"共鳴"的活動,在這種意義上說,音樂治療可以說是一種活動療法。 。 

  實驗證明,音樂可使被試的皮膚電反應和血管容積反應比基線水平為低,表明音樂具有降低被試喚醒水平的作用,尤其是幽靜柔和的音樂可以使人的血壓平靜。音樂可以促進人的嚼肌運動,胃和腸的蠕動,促進食物消化,這對於牙齒脫落的老人來說,音樂佐餐顯然是有好處的。  

  歌唱或演奏樂器都需要付出一定的體力,而且是全神貫注,這幾乎相當做了一場健身運動,因此,唱歌或演奏本身就是一種活動治療,這對於不宜做強烈體育運動的老人來說顯然是一種強度合適的健身活動。  

  在心理方面,按照弗洛伊德學說的觀點,音樂可以作用於本我,自我和我三個層次。音樂既能激發人的原始本能,也能抑制這種本能;音樂有助於增強自我,幫助釋放和控制不良情緒;音樂也能使人獲得真,善,美等情感體驗,使認知和情緒得到升華和滿足,表現人內心的豐富體驗和人格投射。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治療的思想起源於遠古,原始人用人聲或樂器來模仿和再現自己在自然界聽到的聲音,是人類試圖使自己的行為與環境協調一致的最早的一種嘗試,這種模仿和再現逐漸成為一種有組織的含有意義的表達方式或象征。

  在原始時代,巫醫常常在他給病人施加影響的過程中使用樂器,通過發出單調而無休止的節奏來表現他控制疾魔的威力和堅定意志。有趣的是,希臘人祀奉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即是醫神,也是音樂神。希臘人相信和諧與優美的音樂是神的智慧,是一種超然的力量,是人神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在古代世界的許多地方,在醫治疾病的儀式中常常伴奏著一種具有空靈感的祈禱神的音樂,客觀上給病人營造了一種松弛的懷有希望的心境;而那種載歌載舞的狂歡式的基督教儀式在生理和心理上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極大的情緒發泄的出口。 

  古希臘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是提倡音樂治療的先驅。他們認為情緒失去控制的病人聽了音樂後先會心醉神迷,然後情緒被淨化,神智恢複正常狀態。認為用撥浪鼓可以有助於兒童有破壞性的能量。據說當時的醫生還專門為情緒紊亂的病人譜寫或選定音樂曲目。有一位國王用聽音樂治愈了失眠症,還用音樂來佐餐,幫助消化。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還把運用音樂治療精神病人的實踐稱為“音樂醫學”。 

  在中世紀,阿拉伯人繼承了希臘醫學的許多傳統,其中包括應用長笛治療精神病人。認為長笛產生的聲音振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的康複。那時的牧師已深知音樂對人靈魂的巨大影響,在教堂裏的那些音樂無疑增加了神聖的氣氛,把祈求中的人置於不可抗拒的精神境界中,而牧師會有意識地運用這種影響。16世紀有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叫Ambraise Pare ,他認為醫療技術再熟練也不能完全治好一些涉及到心理的疾病。因此他提倡在病人的恢複期使用音樂,堅信美的欣賞具有的治療價值。那時甚至把跟隨音樂的狂舞當做治療舞蹈病唯一的方法。 

  在18-20世紀,關於音樂治療的生理和心理效應的研究報告逐漸增多,許多醫生把音樂運用於各種病人的治療實踐之中,一些醫生還開始嘗試總結音樂治療的原則。音樂治療發展到現代,已成為一種世界流行的心理治療手段。許多著名演奏家的歌曲和音樂磁帶被用於心理治療的實踐中。音樂治療的學術組織和專為那些因生理或心理原因失去社交能力的人提供娛樂節目的“康複唱片社”之類的機構也層出不窮。音樂治療協會已成為世界心理咨詢機構中的一員。更為可喜的是,通俗音樂、卡拉OK、家庭舞會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音樂已成為人類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臨床上或是私底下很多人帶著興奮的口氣問我:音樂真的可以幫助治病嗎?也許,音樂活動不能單獨被使用於治療病症,但卻可扮演相當程度的輔助角色!

音樂治療的定義是”有技巧地使用音樂來恢復、維持、改善病人的生理、心理與情緒問題”(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 1992, p.2)隨著醫學人文品質逐漸被受重視,目前音樂治療在各領域都已開始被嘗試運用。

舉例而言:在醫院體系的運用方面,有些復健師會把一些肢體復健動作給融入敲擊樂器或帶動唱的動作之中,讓病人在演奏、律動的過程中,順道做出復健師所期待的復健動作,進而達到復健治療的目的。而歐美國家有許多醫學文獻相繼指出:開刀前給病人聆聽安寧的音樂可以穩定手術患者的情緒,並減低麻醉劑的用量。在維也納也有醫師針對160位病人做音樂治療測試,結果發現術後止痛藥比一般開刀病人減少25%,平均住院時間也減少36小時。

為什麼音樂可以降低疼痛?最近在醫學領域的主流認知之一是它可使人分泌一種稱之為腦內啡(β-endophine)的物質,進而產生麻醉止痛的作用。音樂治療在臨床上的應用多得不勝枚舉,觸角更是足以延至各不同科別,雖說音樂治療所產生的果效往往因人而異,但其無負作用的模式確使音樂治療的應用越發得到重視與嘗試。

除在醫院體系外,音樂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亦可扮演不錯的養生角色,舉例來說:有些人在職場上若工作壓力過大,也易由心理影響生理(如:因緊張而致使交感神經作用過多),進而造成許多上班族肩、頸、腰部肌肉酸痛。如何消除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導致的長時間肌肉緊繃?”音樂”亦是一項唾手可得的天然處方,曾有學者發現和緩的音樂可增加一個人的α腦波,使一個人由原本緊張的狀態,慢慢轉為平靜、放鬆,對於舒解職場壓力亦有一定的效果。再者,也有研究指出:當人在聽自己所選擇之喜歡的音樂時,可以增加其β-endorphin的分泌,β-endorphin是一種可以幫助人們產生欣悅感的腦內分泌物,對於改善心情、疏壓…有著一定程度的助益。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對於人的身心具有確實的治療作用,根據研究顯示,某些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能使人的血壓降低,基礎代謝和呼吸的速度減慢,使人在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較為溫和,這就是音樂治療。西方國家將音樂配合醫療體系,廣泛應用于各種心理及生理治療之中,已不是新鮮的事了。

音樂治療功能,另一方面是透過音樂的物理作用,直接對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效果。因為聲音是一種振動,而人體本身也是由許多振動系統所構成,如心藏的跳動、胃腸蠕動、腦波的波動等。

當聽到音樂產生的振動與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時,會使人體分泌一種生理活性物質,調節血液流動和神經,讓人富有活力、朝氣蓬勃。

此外,音樂具有主動的、積極的功能,是提升創造、思考,使右腦靈活的方法,並且能引導出重要的α腦波。

特有的音樂節奏與旋律,能夠使我們平常較常用的主管語言、分析、推理的左腦,得到休息;相對的,對掌管情緒、主司創造力、想像力的右腦則有刺激作用,對創造力,資訊吸收力等潛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強的效果從而促進全腦開發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喜、怒、哀、樂,還伴隨著相應的表情和心理體驗,這就是人的情緒,又叫情感活動。這些情感活動是人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態度的反映。例如:遇到一個好消息時會產生高興體驗,表情愉快,會笑起來;相反,聽到一個壞消息,不幸的消息,會產生悲哀,痛苦的體驗,會哭起來……這就是人們一般的情緒,所以,情緒會隨著外界事物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也有人把一般情況下人的情緒狀態叫“心境”。心境是指一種比較微弱的,但持續的情感狀態,這是在一段時間內的精神活動的基本背景,如人們常說的“某人近來心情不錯,比較愉快”等。心境障礙又叫做情緒障礙,主要指的是以下幾種情緒改變為特徵的疾病。

  一、抑鬱症:是一種以情緒低落為主的情緒障礙。它是危害全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現抑鬱性疾病的發病率約占世界人口的3%~5%。

隨著社會壓力增大,生活節奏變快,抑鬱症的發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典型的表現是“三低”: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音樂治療﹖光是聽這個名詞就覺得似乎是一門牽涉到音樂欣賞與心理學的艱深理論。沒有錯﹐它的確是很專業的一門課程。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被音樂治療的經驗。舉例來說﹐你一定曾經在人車喧騰的馬路上關起車門來靜靜地一邊開車﹐一邊找尋可以讓自己的腦袋不受到吵雜干擾的音樂來聽;你也一定曾經在卸下一天疲倦工作之後﹐閒適地坐在躺椅上﹐泡上一杯上好的茗品或純香的咖啡﹐再放上一張冥想的音樂來放鬆自己﹐對不對﹖再不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一定有過大聲唱歌﹐盡情發洩﹐直到歌聲漲大得淹沒掉心裡全部的不快;還有﹐星期天如果你上教堂﹐坐在長條椅上﹐聆聽聖歌隊莊嚴虔敬的讚美﹐你一定有過覺得心靈被洗滌過的感覺﹐對不對﹖

是的﹐這些音樂洗滌了你的心靈、你的憂傷、喧雜與煩燥﹐而後平靜了你﹐這種效果就稱為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自原始時代就存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將音樂融入戲劇之中﹐於是發揮了在心理層面上的效果。到了中世紀﹐音樂和宗教儀式相結合﹐成為拯救靈魂﹐具有淨化人心的功能。至於近代﹐美國用音樂來治療因戰爭而罹患心理疾病的士兵。音樂治療於是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目。

音樂如何用來治療呢﹖根據畢達哥拉斯「顏色與音樂調性之間頻率共振」的理論﹐音樂就像七彩的彩虹一樣﹐是有色彩的。在大調音階中有Do﹑Re、Mi、Fa、Sol、La 、Si七種調﹐這七種調的運用除了取決於樂器本身的音域條件及音色特性外﹐作曲家在選擇來作一首樂曲時﹐也考慮到它的光度。像Do調代表紅色﹐Re調代表橙色﹐Mi調代表黃色﹐Fa調代表綠色﹐Sol調代表藍色﹐La調代表青色﹐Si調代表紫色。每一個調性的明暗會影響欣賞的感覺﹐如果再加上小調的應用﹐這種感覺會更明顯﹐比如覺得聽起來開朗活潑﹐或是黯淡沉滯等等。因為色彩性也往往代表某種特徵﹐如紅色代表體力充沛﹑熱情﹑獨立﹐橙色代表勇敢﹑外向﹐黃色代表思考、多情、內向﹐綠色代表平衡、寧靜、健康﹐藍色代表鎮定、沉著﹐青色代表乾淨﹐紫色代表服務…等。

音樂治療的效果十分驚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用童謠可以治療老人癡呆症﹐用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可以治療高血壓﹐用小夜曲可以治療胃腸疾病﹐用布拉姆斯的第五號匈牙利舞曲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用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可以治療偏頭痛﹐甚至用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可以治療「主婦不適應症候群」﹐使女人保持青春美麗。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太過動是讓家長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也很讓他們不放心,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一直困擾著他們,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還有許多的的過動兒,那到底過動兒(過動症)的本質是什麼呢?過動兒如何治療才比較有效呢?

過動兒為過動症候群病童的俗稱,正式的醫學疾病診斷名稱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主要臨床問題歸納有三大類: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目前生物精神醫學發展下,已經有些證據顯示它有大腦的細微生理即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功能欠佳,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位。其與一些先天或後天種種發展因素有關,如遺傳、產傷、血中鉛濃度偏高、腦部感染....等等,但具體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尚無定論。

  過動症候群是自小就有的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的,父母在孩子還是嬰幼兒時就可察覺到他比一般人好動,但較輕的個案則大多是到上小學時才被師長注意到再就醫。根據國外的研究結果,隨著孩子的成長,症狀會逐漸減輕,到青少年時期,過動的現象明顯消失。其中三分之一的病童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但三分之一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仍然存在;另外三分之一的病童因長期有一些學習與管教的問題,會併發各種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問題,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困擾。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種人比正常兒童長大後有較多的情緒問題。

    此外,智能不足、自閉症、多發性抽搐症、情緒焦慮的兒童也可能出現各種過動兒症狀;智商較高的兒童,若對上課缺乏興趣時,或者個性較活潑者,也都有類似過動兒的行為,因此需要醫師的鑒別診斷。

    過動兒如何治療者一直都是一個都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若經醫生診斷確有過動兒徵候群時,治療可從五個方向著手、(1)藥物治療,(2)行為治療,(3)課業輔導,(4)生活安排,(5)感覺統合治療。在學齡兒童其症狀若已嚴重妨礙到學習、學校適應、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可使用藥物來減輕症狀。但學齡前或較輕病童不用藥物治療,而以行為治療、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治療來處理。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障礙學生,經常被描述為「困擾的學習者」,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異常問題,雖智力正常,但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異常,使其在聽、說、讀、寫、推理、運算等學習上,會出現一或多項顯著的困難。學障常令人懷疑其智力或責怪他們不用功、缺乏學習動機,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即使他們努力嘗試,也常會感到力不從心。

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十條對學習障礙鑑定標準包含以下三項:

一、 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者。

二、 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者。

三、 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或知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