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太過動是讓家長非常頭疼的一件事,也很讓他們不放心,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會一直困擾著他們,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還有許多的的過動兒,那到底過動兒(過動症)的本質是什麼呢?過動兒如何治療才比較有效呢?

過動兒為過動症候群病童的俗稱,正式的醫學疾病診斷名稱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主要臨床問題歸納有三大類: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目前生物精神醫學發展下,已經有些證據顯示它有大腦的細微生理即神經傳遞介質的作用功能欠佳,特別在大腦前額葉部位。其與一些先天或後天種種發展因素有關,如遺傳、產傷、血中鉛濃度偏高、腦部感染....等等,但具體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還尚無定論。

  過動症候群是自小就有的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的,父母在孩子還是嬰幼兒時就可察覺到他比一般人好動,但較輕的個案則大多是到上小學時才被師長注意到再就醫。根據國外的研究結果,隨著孩子的成長,症狀會逐漸減輕,到青少年時期,過動的現象明顯消失。其中三分之一的病童可恢復與正常人一樣;但三分之一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仍然存在;另外三分之一的病童因長期有一些學習與管教的問題,會併發各種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問題,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困擾。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種人比正常兒童長大後有較多的情緒問題。

    此外,智能不足、自閉症、多發性抽搐症、情緒焦慮的兒童也可能出現各種過動兒症狀;智商較高的兒童,若對上課缺乏興趣時,或者個性較活潑者,也都有類似過動兒的行為,因此需要醫師的鑒別診斷。

    過動兒如何治療者一直都是一個都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若經醫生診斷確有過動兒徵候群時,治療可從五個方向著手、(1)藥物治療,(2)行為治療,(3)課業輔導,(4)生活安排,(5)感覺統合治療。在學齡兒童其症狀若已嚴重妨礙到學習、學校適應、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可使用藥物來減輕症狀。但學齡前或較輕病童不用藥物治療,而以行為治療、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治療來處理。

    最後若家庭中有過動兒時,父母除了可以熟悉行為治療,以改變孩子的行為之外,也應該抱持著下列的態度──(1) 要瞭解孩子,(2) 要接納孩子,(3) 要調整自己,(4)多看孩子好的一面,(5)多陪孩子活動, (6)要有愛心和耐心, (7) 要注意語言態度,(8)父母互相支持──,以幫助孩子發展與適應。

情緒管理專案>> 過動兒專案>> 高效學習專案>> 睡眠障礙專案>> 冥想、靜坐專案>> 注意力不集中專案

文章來源:藍海潛能開發研究機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