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過動症 (1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每個過動兒家長都會問,「我孩子看電視、打電玩都很專心,怎麼可能注意力有問題?」

兒童心智科主任張醫生說,電視、電玩遊戲靠的是聲光刺激、立即反應,需要的注意力很短。看電視,他會壹直轉臺,坐在電視前30分鐘,也說不出看了什麼完整內容。打電玩,特別是格鬥遊戲,主角20、30秒壹下就死了,他總是不斷重來。

關注過動兒的人生

她進壹步指出,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注意力發展,讓孩子自己知道幾點該做什麼,規律生活是第壹步。

當孩子正在玩積木,大人就喊他去洗澡;當孩子洗澡洗得很高興,又急忙叫他快來吃飯,這洋任意打亂孩子生活步調,反而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發展。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年紀增長,以往手腳動個不停的過動行為會先不見,課堂上只感到坐不住,註意力也會隨年齡成熟,能夠持續比較久。

但是,過動兒不只是專不專心和過動的問題,也不代表長大了就好,他們通常伴隨其他問題,在睡眠、學習、情緒方面發生障礙。

壹名兒童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說,針對國內100位過動兒的研究發現,他們發生入睡困難、周期性腳抽動、打鼾等癥狀的比例極高,很難深睡,睡眠品質很差。

關注過動兒成長

到底是晚上睡不好,導致白天躁動不安、無法專心;還是過動兒腦部結構出錯,影響睡眠?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臺灣,每10個兒童中就有壹個是過動兒,人數約是氣喘兒的壹半。但他們絕大多數沒被發現出來,在打罵與忽視中成長,孩子究竟是坐不住,還是過動?

「妳為什麼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忘東忘西?」

「妳為什麼不乖乖坐好,壹定要跑來跑去?」

「講過好幾遍的話,為什麼妳都記不住?為什麼妳總是講不聽?」

關注過動兒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首次在20世紀初被討論。 1902年,由一位對孩童疾病有興趣的喬治史提爾(George Still)醫生在倫敦發表了相關文章。他發現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來,情緒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煩。 ADHD的主要特徵是不專注、過動和衝動,但這些症狀多會造成他們很難遵守規則行為或者維持固定的表現。史提爾醫生認為這些兒童"對於動作控制有不正常之 處。"他寫了一篇以此為主題的文章並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上。

美國心理學會公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簡稱DSM)在1980年對於過動兒症狀作了第一次的描述,並將它稱之為"兒童期的過動反應異常。 "之後相關學者經過多次修改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這個名詞終於產生,而它的症狀以及診斷的規範也越來越明朗。

ADHD過動症名稱來源解析

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Ⅳ)把ADHD過動症分 成三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有"注意力缺失"、"過動"、"注意力缺陷合併過動"。在DSM-Ⅳ裡面,注意力缺陷和過動/衝動各有9種症狀,符合6種以上的症 狀就可以確認診斷。同時,每一個症狀都必須在一個以上的環境中發生,比如說:在學校與在家裡。其它條件包括必須在7歲以前就觀察到相關症狀,且沒有其它的 心理因素導致。使用核磁共振(MRI)與功能性掃(FMRI,可分析腦部血流量)可幫助我們了解ADHD患者,和一般人腦部結構與功能性的相異處。目前最 一致的資料是小腦中間(小腦蚓部,位於腦後下端)及腦部中間區域(包括部分腦幹)的大小縮減。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產生ADHD的原因方面,目前有各種不同的假設。但其根源來自神經及化學性的解釋佔了大部分。除此之外,過動兒症狀亦有解剖學、遺傳性、環境性等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因此家長不應該有「我的小孩患了ADHD是我的錯」之類的想法。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1,神經及化學性因素

人的腦中有主管學習,自我抑制,產生動機等的網狀活化系統RAS(網狀激活system);而在網狀活化系統RAS內,有主管注意力的多巴胺 (Dopamine)、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的物質。專家認為,當缺乏這些物質或這些物質有異常時,即會誘發ADHD。在ADHD發病的相關研究中,目前 亦持續提出除了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外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色胺酸(serotonine)等亦與ADHD發病有關。所以要有前述的神經及化學性因素才會引起 ADHD,更重要的是,由於ADHD是一種疾病,需要接受具體的診斷和治療,千萬不要單純地認為ADHD是因為孩子天生的個性或周遭環境所引起的。

ADHD過動症的根源解釋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1歲寶寶每天要吃多少水果回頂部按照慣常的觀念,我們都認為寶寶多吃水果和蔬菜,對身體就有益無害的。然而,寶寶一天中到底應該吃多少水果才 對呢?這個"度",媽媽們可找准了!1-3歲寶寶每天要吃多少水果根據科學研究建議,1-3歲的寶寶,每天最好要攝取大約兩份水果。其中,水果的分量如 下:  1份水果≈一個柳丁≈1個小蘋果≈1/2跟香蕉≈13粒葡萄而對於大於四歲的寶寶,應該盡量食用四份水果。

還有的年輕父母認為,兒童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沒有關係,只要給他們多喝一些水果和蔬菜汁,不就解決問題了嗎!事實果然如此嗎?其實不然,專家對此提醒說,喝果汁和蔬菜汁並不能代替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1、如果不是自己動手榨的水果汁或蔬菜汁,而是購買的成品,就會含有色素、甜味劑、凝固劑、防腐劑等添加劑,那它怎麼能和新鮮水果蔬菜相比呢?這種水果汁或蔬菜汁的營養和新鮮水果蔬菜有不小的差距,將蔬果汁當成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是一個飲食誤區。

水果讓寶寶遠離過動症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其它治療

其它學者實施的,或建議過動兒症狀訓練介入:尚有書法治療、遊戲治療、藝術治療靜坐訓練。
諸如:蔡明富(1994)對14名過動兒童實施八週,每週三次書法治療,結果發現:在評量結果顯示,對於觀察情境中的過動、注意力行為,對自己及外界接納 態度等具有立即輔導效果,但仍未顯現長期輔導效果。但從晤談數據分析顯示:對注意力、自我概念的促進及在衝動、過動等減少情形甚佳。由該項研究結果,反映 了書法治療對過動兒的應有其適用性與效益,但是仍需要長時期的介入,才能發揮長期的效果。

諸如:國內對過動兒實施遊戲治療研究指出:選擇適切的遊戲材料,及具有大人的引導,對ADHD兒童社會行為有正面的影響。利用單一個案實驗,探討積木區和沙箱對一個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兒童和另一位普通兒童在逆流式回歸主流安置情境之社會互動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光臨我的商店

 

 

一、藥物治療與飲食控制

(一)藥物治療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力缺陷過動兒症狀的兒童俗稱過動兒, 主要的症狀是其行為持續的表現在註意力不足或過動和衝動方面的障礙。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如常常分心、健忘、丟東西、無法遵守規定、不能專心聽課或完成作 業、不能專注於細節的工作及活動等。過動行為的症狀,如常常爬上爬下或跑來跑去、坐不住、手腳不停扭動、多話、很難安靜玩耍、經常變換正在進行的活動或工 作。

衝動行為的症狀,如不能自我克制的搶說話、插話、打斷別人談話、侵犯他人的活動、不能耐心等候、搶先插隊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兒童,常因上述的注意力缺陷或過動/衝動的症狀,導致生活、學習及人際適應的嚴重困難,妨礙個人在社會、學業、或職業上正常的功能。

此外,有些過動兒也會有情緒或學習困難和動作不協調的情形,容易發生違規、意外事故、人際關係不良或學業成績低落現象。依美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的診斷標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症狀如下述:

注意力不足缺陷過動兒是什麽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光臨我的商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洪聰敏研究發現,運動能刺激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分泌,達到類似藥物的效果,改善過動兒症狀,即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專心 + 過動 + 衝動 = ADHD過動症
案例
小華目前是一位就讀國中的青少年,平常小華做事難專心,不容易從頭到尾,容易分心,唸書時常會漏字、加字或跳行,也無法定下來專心聽人說話,在日常生活中 經常丟三落四,在學校老師也常在家庭聯絡簿上說小華上課動個不停,無法安靜坐好,不是跟旁邊的同學講話,就是玩手裡的東西,不能專心上課,下課時間,在福 利社買東西時,因排隊等得不耐煩,就在福利社大吵大鬧,每天放學回家,總是媽媽在旁盯著寫作業才能完成,否則就是寫了一兩題數學作業,就開始看電視、畫 圖、聽音樂、打電動……,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逼著小華一定要在同一時間同時要做好多好多的事,媽媽心中十分擔憂,如果小華再這樣每天無所事事,又到 處惹麻煩的話,將來該怎麼辦?同時媽媽也十分懷疑小華是不是一個患有無法集中註意力方面的疾病,甚至小華根本就是一個過動兒?是不是需要請醫生評鑑小華是 否患有特殊疾病?如果小華真的有如輔導心鮮報上所說的ADHD之特徵,那麼媽媽又該如何來幫助小華呢?

何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一種發展性的異常,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APA)主要症狀是不專注、過動和衝動。這些症狀通常在嬰幼兒階段就出現,但由於小學後需要更 多持續專心,大腦處理太多的感官信息,在過濾一些令人分心的刺激更費力,安排和完成工作或學習,則有困難,所以要到入學後比較容易被發現,但這些症狀多會 造成遵守規則行為或一定表現上的困難。根據多項研究顯示,造成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原因非單一因素。可能病因包括:1.遺傳2.腦傷:懷孕或出生時腦部缺氧、 嚴重黃疸或腦部疾病、頭部受傷及早產兒,產生過動或註意力缺陷的機會較大。 3.腦部神經傳導異常:已有研究顯示過動兒的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代謝異常比例較高,造成他們腦部功能有問題。 4.心理社會因素:社經地位低、營養不良、破碎混亂家庭、婚姻問題、母親的精神狀態、不良的親職關係等都有可能造成過動症候群。 5.其它:如鉛中毒亦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另外年齡愈長,「好動」症狀會逐漸減輕,較坐得住,但「注意力缺陷」和「衝動」仍在,只是稍改善一些, 長期看來,他們在成就及社會適應上比一般人有較多的學習困難,職業較不穩定,較多的情緒及人際關係障礙。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忌:單醣類碳水化合物

‧作用機制

吃了單醣類的碳水化合物之後,孩子血液內的葡萄糖迅速地升高了,但又急速地下降,於是感覺孩子充滿活力,但是一下又昏昏欲睡了。林茂勳治療師指出, 我們希望孩子的身體運作維持穩定狀態,血糖平均地提供能量;不穩定的血糖波動,容易造成情緒的起伏不定。另外,單醣類碳水化合物通常是熱量高、營養含量 少,而且含纖維量也低,容易養小胖子!

·危險食物

儘量避免提供汽水、糖果、糖漿、甜品、白麵包…等快速讓身體吸收的單醣類碳水化合物給孩子。吃完這類食物後,很快就餓了,孩子會不停地向爸比媽咪討東西吃,最後就是跟晚餐打架,應該吃晚餐的時間,卻不餓了;過了晚餐時間,又餓了,造成三餐飲食混亂。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光臨我的商店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有位滿頭白髮、不修邊幅、衣服皺得離譜的科學家,下班經過一個公園;他邊走邊用手中的雨傘去碰觸公園的欄杆,走到盡頭,卻若有所思 地再回來,喃喃自語地說:「少碰了一根」,於是從頭再走起,直到他滿意為止,才步履蹣跚地走回家去。 (我知道他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腦中思潮像洪水般滾滾而出無法集中管理,所以他要找件事做,目的是想讓思考平靜下來如此才能夠充分運用這智慧,否則今晚將 因澎湃洶湧的智慧而無法入眠,因此他在要求自己要很專注的數欄杆數目,以求得今夜可以安睡而已.)

這就是今天全世界都熟知的科學怪才愛因斯坦,也是他外表的特徵——專注於思考、放浪不羈,其實這也是愛因斯坦從小就有的個性,他因常陷於問題的思 考,而少與外界互動,所以被認為是問題兒童。 (因為世界上笨蛋太多,有智慧的太少,因此由笨蛋來評論有智慧的,其結果當然如此.)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三歲的寶寶,最擅長的就是有樣學樣,爸爸媽媽幹什麼都想模仿。這時家長們不妨加以引導和教授,讓寶寶在做家務中得到鍛煉和成長。那麼,哪些家務適合2~3歲的寶寶呢?

拾起布娃娃,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這類家務動作簡單,類似還有拿報紙給爸爸,給家人拿拖鞋,把垃圾丟到廢紙簍中等。這些家務可以鍛煉和提高寶寶的動作技能,只要媽媽做一兩次讓寶寶效仿,過動兒寶寶就可以獨立完成。

過動兒家居小技巧

  擦桌子、澆花。這些常規家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用的,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還可在勞動中學習生活常識。如擦桌子,告訴孩子洗抹佈時不能把水灑得滿地都是,以免滑倒;澆花時水要適量,不要過度。示範講解,讓孩子看清聽懂,他才會學著做,並逐步掌握這些技能。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光臨我的商店

 

 

 第七點:學習原諒。做父母的不妨在每天晚上花一點時間,想一想孩子今天的表現如何和試著原諒他不當的行為。聖經上說得好:「不要含怒到天亮。」把 自己的憤怒不舒服或個人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試著去原諒別人並非故意如此,因為他們真得有困難而無法控制自己所做的行為。但是這並表示孩子就可以不必要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試著做個深呼吸或簡短的運動,把今日的不舒服的情緒消耗掉。

        學習去原諒別人的誤解。有些人常常因為過動兒的不當行為,而責怪他的父母為什麼沒好好教孩子,讓他看起來很沒有家教。所以要去原諒 別人,否則只有自己生悶氣和自己過不去。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讓別人繼續誤會下去,或是容忍他們對過動兒的不當要求。讓別人也能了解對過動兒有所認識。像有的老師他可能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好好的處理過動兒的問題行為,在其他老師面前倍感羞愧。這樣會使老師無法好好的處理孩子的行為。所以老師和家長都一樣,都要有學習原諒的觀點,來帶孩子和面對自我。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和老師必須了解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因為孩子在生理上的缺陷,造成腦部在發育的過程中,自我控制出了問題。所以家長當知道孩子是個過動兒的時候,經常問的一件事情就是:「那麼我該怎麼辦?」我想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相當煩惱的問題。我想當確定孩子是個過動兒的時候,我建議家長先去思考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心情。有的人會深深的自責,怪罪自己以前都用打罵的教育。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認為是醫生危言聳聽隨便講講。孩子的過動兒症狀和學習與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以下提供一些教養過動兒的基本原則,來協助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  

家長老師必知的過動兒知識(上)

        第一點:運用即時的回饋。通常人類行為的形成是經由一個刺激引起一個反應。如果伴隨一個增強物的效果,如此容易造成反應模式的建 立。過動兒比起一般孩子對於他們的行為或活動需要更即時的回饋。有的家長告訴孩子:「只要你乖乖聽話十天,我就帶你去玩。」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示範。首先 什麼是乖乖的聽話,孩子並不清楚什麼是父母親期待的正面行為。另外十天的範圍是否超過孩子能夠忍受的程度?如果孩子無法忍受,他根本就不會配合。所以父母 給孩子的回饋要專一清楚,並且盡量就在行為發生之後。這樣對過動兒在發展出好行為,以及維持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的幫助。給孩子的回饋包括讚美、鼓勵或是 身體上的擁抱。或是可以給他獎賞,例如他能擁有更多的權利,或是帶他去買想要吃的東西。

        父母要記得把觀察到的好行為,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或是利用計點、代幣或標籤等方式,有系統的修飾孩子行為模式。幾個月之後一定 會有相當的成效。但是往往我看到家長常常把一些輕微的改變視為理所當然,而錯失改變孩子行為的黃金時機。我們要知道行為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他必須經由不 斷的修正而逐漸養成行為的習慣。不管給予孩子的回饋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我們越能提供孩子即時的回饋,對過動兒的問題行為越有效。而即時的回饋就像是增強物 一樣,可以幫助過動兒發展和維持正面的好行為。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的過動症畫 面是否經常上演?要你的小孩做些什麼事情,小孩有可能就是裝沒聽到、有可能是聽到了也不去做。於是乎你一再的重複的說著要小孩子去做什麼事情,而你的小孩 偏偏就是不去做。接下來的你可能生氣了,開始對著孩子說重話,在生氣跟憤怒的情緒之下,你想到的就是處罰你的小孩。是的,你處罰了孩子,而孩子也接受了處 罰,但是有一件事情你可能沒有註意到,那就是你的小孩確實逃過了去做你剛剛要他去做的事情。

這樣的劇情不斷的重複上演,一段時日之後你才發現,你的小孩寧願接受處罰,也仍然不會乖乖的聽你的話,去做你要他做的事情。你會這樣的告訴自己以及家人,處罰沒效了,他根本不怕。

然後呢?你放棄了,你再也懶得叫小孩做事,而小孩呢?樂的輕鬆。

彩虹媽有幾個建議,希望可以幫助你矯正過動兒的這種不順從的固執過動兒症狀 ,並且鼓勵小孩主動的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一個創造思維活躍的人,遇到問題不止是從正面沿著一個方向分析研究,而是能根據客觀事物的變化,調整方向,靈活思考,以期望尋求 合理的途徑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上課內容和課件,挖掘提煉創新素材,引導學生多思,讓學生多實踐,教會他們基本的美術方法和技能,形成基本的美術 素養和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於過動兒需要多給予激勵性評價

在想像中求創新

美術教育中想像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人們常說:“想像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孩子是最不缺想像力的。”過動症小朋友自說自話的信手塗鴉是最好的證明,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天才。想像又是創造的翅膀,想像能力的強弱與思維品質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相互滲透。因而在知識的運用中,應重視讓學生學會想像,通過想像,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治療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藝術治療的起源

   藝術治療的起源甚早,可追溯到史前時代的祖先們,在岩洞繪畫裡,用象徵性的圖畫心象表達對大自然神祕和宇宙的敬畏或信仰,以尋找生存的意義和 生命的力量,但1880年代義大利的醫務人員隆布洛索在醫院中應用藝術活動來紓解病人的苦痛,可算是藝術治療的先驅。1930-1940年代的精神病治療 運動受以弗洛伊德和榮格為主導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影響,藝術治療染上濃厚的精神分析色彩,其主流透過個人創作的心象聯想與解析模式施行心理治療,自此,藝術 治療過動症正式確立其專業地位,成為精神醫療的一環。

過動症藝術治療的起源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光臨我的商店

 

 

幼兒語言發展水平不同,在傾聽、表達的過程中表現也不一樣。教師遇到過動症問題時,應如何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呢?我們通過研究與實踐,歸納了六種引導策略。

1.當幼兒發音不清楚時不急於糾正。

文章標籤

一起來快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