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典型問題,常發生在要求他們長時間專注、進行有目標的活動(如在學校中、做家庭作業、較長時間保持安靜)以及在社交場合(如吃飯、拜訪、 團體活動)。此類情境多是長時問、有目的性的活動,通常不太有趣,但在某些情形下,這類兒童的注意力問題並不明顯。注意力不足症最明顯的症狀,會出現在學校或與學校有關的事物上,因此,幾乎可說它是來自“學校”的定義:常常是學校發現兒童有註意力不足的情形,家長或兒童自己卻沒察覺到。
兒童注意力不足,使得他們的行為達不到目標,與當下情境(如在團體遊戲中、在學校裡)的要求不符,也與同齡兒童的行為不兼容。這類兒童的行為一方面被視為乾擾,被貼上負面的標籤;另一方面,兒童的這些問題性行為會影響自己的健康成長。
兒童的父母,同學、老師等,通常不認為如此明顯的行為是個警示,反而覺得是孩子“沒教好”、“沒規矩”。孩子讓人覺得愛搗蛋、不成熟、無法加入團體、貪玩、發展緩慢、學習能力有限,加上成績不好,好動、愛搗蛋等等這些狀況跟過動症類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不是過動兒。
父 母多半抱怨這類兒童因固執、不順從而難以管教。他們學習適當行為的能力明顯緩慢。而改善問題行為也不容易。兒童注意力不足症的行為令人厭惡,致使家庭衝突 增加,甚至與父母一方或手足關係不佳,父母的教養責任明顯增加,但面對越來越多的行為問題,他們也越來越無力,很難適當地引導孩子,反而強化了不當的 教育態度及管教方式,如過度反應、缺乏正面的教導、處罰與控制等。
家 庭成員中,特別是母親,面對孩子日益嚴重的行為問題感到壓力很大。他們往往疲於處理眼前實時發生的問題,很難長期地治本。在生活中,這類兒童往往很孤獨。 一般兒童會避開與他們來往,或在課堂上刻意突顯他們的缺失。在社會互動及日常行為中,注意力不足症兒童被同伴拒絕是殘酷但普遍的現象。他們常因此覺得孤 立,使得問題更為嚴重,並傾向形成“無法控制與惡化”的行為模式。
在 學校,和一般學生比較,注意力不足症兒童在基本的學習領域裡表現較差。他們的智商較低,在學校表現不佳,閱讀、運算都有困難。他們常留級,學習成績也多半 較差。注意力不足症兒童自身常感到不安,進而影響其未定型的自我價值感,導致負面的自我觀感。但這些常被誇張的行為模式掩蓋掉,如強調侵略性的行為、攻擊 性行為等。此外,也可看出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大,挫折容忍度低或容易暴怒。這會使他們的行為問題更加惡化。長期研究的結果證實,這些情況會逐漸惡化,並影響 這些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更多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