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障礙兒童適應問題的觀察,有的學者歸納出神經-發展-環境的互動模式,意指前述這些基於生理因素所形成原發性的行為與認知特徵,經與環境互動後,遂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各種適應上的問題困難,也就是促發「次級性的心理特性]。過動障礙兒童次級性的心理特性,可歸納如下:
(1)情緒特性
有的研究指出,過動症兒童與一般的兒童比較,對於外在的刺激,有比較頻繁且強烈的情緒反應;缺乏對故事中人物情緒的辨識及同理的能力;比較多表現傷心生氣愧疚。
(2)自我觀念、學校適應、人際關係與環境後效增強的效益:對國小過動兒學生調查研究中指出,多數過動症學生具有負向的自我觀念與對學業的成就表現的缺乏自信心。常遭遇的人際關係問題有:表現較多違紀、虛浮、攻擊等不適當的社會行為、不適當的課堂行為、缺乏適當的社會行為及對社交技巧不具信心。與一般的學生比較,他們感受較缺乏來自同學或朋友的支持、經常受到同儕排斥或老師負面的看法;有的研究指出其在師長或同學眼中退縮、攻擊和不合群等特質,可能是促使其被同儕的排斥或接納。由此可知,過動兒在學校易成為「次等公民」。因此,學者呼籲故介入時應先確認其心理上自我的挫傷及認知特性,提出具體有效的訓練,以矯正缺陷。
(3)國外近二、三十年來針對過動兒所做的長期追踪研究,皆顯示過動兒之症狀並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其殘餘的症狀可造成青少年及成人期整體適應功能障礙。若沒有早期診斷或介入治療,而讓症狀持續,則長大之後顯示有較高的機會合併有行為規範障礙症,反社會性行為、物質濫用、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症,甚至犯罪行為等;即或未呈現嚴重的適應問題,與同儕比較,其自我評價、學業或職業的成就表現水平,仍保持較低的傾向。但也有的學者指出,但個體內在差異來看,過動兒具有延緩、晚熟的認知功能發展特性,他形容他們是「終於趕上的晚熟花朵」。過動兒至青少年階段或20歲,此認知特性的缺陷才能較為成熟發展。多數在14歲上了高中,雖然同儕比較仍然較差。但就個人的發展來看,較明顯的情形是約至20歲出頭,就能發展成熟。從多數的實例數據顯示,22歲發展就大致抵定,少數晚至24歲,極少數遲至30歲才充分成熟,所以教師家長應了解並接納其認知特性的缺陷,懷著信心,給予適當的訓練,然後等待其發展成熟。
(4)從管教者的立場來看,adhd 過動兒障礙兒童,亦形成父母或老師管教上的問題與重大的心理壓力。嚴重者父母成為施暴者,是家庭暴力的高危險群,對於過動兒教師實施教養知能及情緒管理的訓練,亦是重要的一環。綜合前述探討可知,從過動兒的高出現率、持續的跨發展階段適應障礙,與對家庭、學校環境的衝擊與不良互動關係又強化其適應障礙惡性循環等現象,對於過動兒及社會環境的介入及支持,亟值重視。【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