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上課老是不專心,但到底是注意力不夠,還是專注力 不足呢?事實上,我們一般所說的專注力指的是“高階的專注”,不僅要專注得有質量,還要專注得持續。
因此,從小訓練專注力 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高質量的專注力,孩子學習及做事都能事半功倍,更有效率,將來成就自然比較高。
什麼是專注力?
從中文來看,“專注力”和“注意力”是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對一件事專心及投入的程度,不過,嚴格一點來看,注意力是英文attention的意思,也就 是大範圍的注意,例如拍照時拿起相機,大略看一下畫面就按下快門,並沒有細心注意光線或調整拍攝的角度;而專注力是英文concentration或 focus,有集中註意力的意思,就像拍照時不但會認真構圖,而且能夠準確對焦拍出好照片一樣。
大範圍的注意力
所以,如果是就大範圍的注意力(比如固定坐在座位上、不離開教室等)來說,其註意力因年齡不同,大約是以下的時間長度:
3歲→15分鐘 6歲→30分鐘
9歲→45分鐘 12歲→60分鐘
高階的專注力
如果是更高階的專注力(比如要專心堆積木、完成作業等),時間就會較注意力縮短許多,這也說明要小朋友長時間很專注地做一件事是蠻困難的:
3歲→6分鐘 6歲→8分鐘
9歲→10分鐘 12歲→15分鐘
專注力不足的症狀
1. 學過的東西很容易就忘掉。
2. 剛交代的事情轉眼就忘了。
3. 經常丟三落四,弄丟東西。
4. 做事拖拖拉拉,沒有章法或沒有效率。
5. 老是沒辦法依照父母或老師的指令完成任務。
6. 寫作業或考試時失誤的比例高,例如漏掉第二題沒做,課文漏抄也沒發現。
7. 在工作或遊戲時經常無法維持注意力,很容易半途而廢。
8. 感覺老是在發呆或做白日夢。
9. 很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影響而分心。
10. 不喜歡做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
11. 和別人說話時老是心不在焉。
12. 學習反應慢半拍,可能等老師問到第三題才想起第一題的答案。
13. 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很快又去做別的事情。
14. 沒辦法同時完成多件事情或多種工作。
此外,在生活中,如果孩子也是凡事漫不經心,衣服扣錯釦子、書桌亂七八糟、記不住媽媽交代的事、出門掉東忘西,必定會讓家長傷透腦筋。提升專注力 勢在必行。 所以,從小進行專注力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好的專注力,孩子學習及做事都能事半功倍,更有效率,同時也因為專心投入的關係,就能處理更多有難度的事情,將來成就自然比較高。 【更多分享】